close
剛看完〈大愛全紀錄〉,這次的節目主題是談教育,
教育的議題已經是這個社會不斷在討論的一個課題,
整個節目其實拋出一個很赤裸裸的觀念,究竟我們這一生能不能用考試分數去取代?
我自己也是靠唸書才走到現在的生命階段,過去我也想過不唸書的人是不是代表一事無成?
但這個答案已經被我徹底否絕掉了,
整個節目介紹了幾間很特別的學校,它們不是傳統只唸書的學校,
而是那種寓教於樂式的生活教育,以教育本質來看,書是死的,但學的應該要是活的,
傳統的填鴨式教育其實造成許多學生莫大的迫害,
我很喜歡當中一位老師說的話,其實真正那些靠唸書撐起自己的地位的人,
他們才是最怕書的那群人,所以為什麼很多終生靠考試生活的公務員,
他們成為了整個社會的一個問題所在,
以我自己所觀察到的也是,大學同學中很多過去因唸書受到壓抑的人,
一進了比較自由的大學,反而失去求取知識的動力,而日益沉淪。

另外探討到書本知識教育與生活品格教育的差異,
現在的教育已經忽略掉品格教育了,考試考不出一個人的品格高尚,
但如節目所說「古代學者朱熹在《小學集序》上這麼說:
『古者小學教人以灑掃應對進退之節,愛親敬長隆師親友之道,

皆所以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本。』」
古代的教育品格重於知識,學習怎樣做人比你擁有的才華好多了。

當中一位慈濟中學的老師有去提到慈濟的孩子與其他學校孩子在品格態度上的差異:
什麼是慈濟人文?以生命的尊重來說,慈濟跟別人沒什麼不同,
以愛的付出來講,也沒有什麼不同,可是最大的不同是在於你在去付出、尊重、愛的時候,
你多了一分謙卑的感恩心,這樣的一個感恩,提昇的就是生命的一層使命感。」

我很喜歡這句話,因為透過真正的付出,才讓孩子學習到怎樣的謙卑,
這種生活經驗才感受的到的智慧,從書本中無法取得。

節目也針對孩子在求學過程中,為了求取分數一些心態上所衍生出的問題:
「迷戀名校的虛榮,讓我們都忘記了教育的初衷,
自己想要唸什麼、自己想要學什麼,才是影響我們一生學習的根本。」

再者,今日的教育資源分佈並不公平,「孩子的教育成就非常高度的反應在所得到的教育資源」
我很認同節目中一位家長的話:
「我也不是很認同說人跟人是競爭的,整個社會其實是需要大家共同合作。
所以你有沒有那個能力我覺得是很多方面的。」


教育的本質在現代已淪為一種功利競爭,現在人唸書是為了高成就、為了賺錢,
難以量價的知識,因為對考試有無幫助而被賦予了價值,
一位學習科學的人,可能就失去了他對人文藝術的美感,
整個時代下唸書成為一種競爭,如節目導讀人所說:
「如果國家的教育目標是拼命的想要讓自己的孩子勝出,

想要自己的孩子得到最多的資源,滿是私慾與輸贏的想法,
那我們的社會自然是功利主義抬頭,良知與品格永遠只是敷衍的口號罷了。」

最後分享一位節目中老師的話:
「你在這過程中走的比人家慢一些些,你就多看看有些什麼風景可以看。」
教育總會遇到一些跟不上的孩子,但跟不上的孩子也有他自己的一片風景去欣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ire10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