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大愛影音 (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http://media.newdaai.tv/?v=7002

斯里蘭卡是遙遠且久遠的佛法國度,
孔雀王朝摩哂陀阿羅漢傳法於此,開啟佛法盛世,
而中國法顯更曾在西元五世紀來此取經弘法。

斯里蘭卡在受英國殖民後,飽受內戰所擾,
其國度可分為兩大族群統治,信仰佛教的僧伽羅人與印度教的泰米爾人,
兩族長年的衝突在2009年簽下和平協定後落幕。

本集〈大愛全紀錄〉訪視了於此兩個宗教的面貌,
而主要仍聚焦在僧伽羅人身上。
可以看到僧伽羅人是非常虔誠信仰佛教的,
他們週日會讓孩子去上佛法教育課程,從小讓他們擁有一些佛法知識,
像國小一年級就會了解不殺生、孝順等觀念。

另外像他們還新設立供比丘尼學習的學院,
因為照傳統,比丘尼的受教程度不高於比丘,
在總統宗教顧問的推動下,開始讓比丘尼受教育。


雖然過去有種族內亂影響當地,但當地百姓其實感覺不大,
生活仍然平靜地在國,斯里蘭卡安逸的生活,帶來當地一片祥和。

fire10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靜思書軒是益啾非常愛逛的書坊、咖啡廳,
除了因為它是慈濟人傳法的地方外,它所具備的人文氛圍,也非一般小書坊能及,
本集〈大愛全紀錄〉為了紀錄靜思書軒開展已十年而籌劃這次的主題,
益啾本身是個愛閱讀的人,逛書店是平常最大的樂趣,
藉由這次觀賞節目,可以了解到喜愛的書軒是個怎樣的書坊,有什麼樣的理念。

節目一開始先介紹了書軒產品的由來─靜思精舍,
精舍師父秉持一日不做、一日不食之精神,自己生產產品以過生活,
此外他們也要救濟別人、推展慈善,生產產品不只為己、更為別人,
做為全球慈濟人的心靈故鄉與基金會本會,
師父每日要準備三百人以上的餐點供志工們享用,
而師父們也研發各種產品去賣,以維持生計更做慈善,
節目中介紹了香積飯、五穀粉與淨皂,製作這些產品的過程很艱辛,
但師父們當作是修行去做,即使他們非本科系出身,仍用心研發改良,
才有今天那麼品質佳,又不造成大地太大負擔的產品,
靜思書軒的產品不稱商品,賺錢並非首要目的,重要的是傳法、傳愛心。

再來是介紹書軒本身,當初開辦書軒便是希望能將慈濟善法傳遞到世間,
書軒佈置典雅,以人文氣息的薰陶,讓人沉浸在此善法、書香國度中,
尤其看到穿梭其間幫忙的小志工,他們純真、可愛的問候,都給人滿心歡喜,
益啾也很喜歡在沒事時到書軒薰薰法香,慈濟的精神都藉由書軒無聲說法,
徜徉期間是種心靈上的滿足吧!

節目後段介紹了天下文化與靜思書軒的合作關係,
天下文化長年幫慈濟出版了數本好書,因為有著共同的信念,
相信慈濟能給予世間很大的善的力量。
天下文化一直是我很喜愛的一家出版公司,除了知識的傳達外,
也感受的到他們在人文氣質的培養上。
當中一段話益啾很有印象,在書軒消費,我們不說「買」東西,而是「請購」,
用「請」一字表示對產品的無限恭敬,代表對裡面產品的讚許。

書軒由一生無量,至今全世界都散佈著書軒據點,
我很感恩書軒一直以來帶給益啾的那份溫情,
可惜生活環境週遭沒有書軒,有設雅座的書軒更是稀少,
常常都跑比較遠到書軒請購一些書籍或食品,
若有緣到了附設雅座的書軒,更是把握因緣坐下來細細品味書軒予自己的感動,
書軒做為一個傳法的空間,滿佈溫情,這點讓自己沉浸其中難以自拔。

fire10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集〈菩提心要〉提到放下執著,能捨下,卻又能提得起重責大任,
當中有兩個部份益啾印象深刻,簡要敘述如下:

1.上人年輕未出家前曾突然一時興起問了慈雲寺的師父:「什麼樣的女人最幸福?」
師父回答:「提菜籃的時候。」上人百思不解,
由於上人本身也必須負擔家庭事務,隔天便提了菜籃上街買菜,
一時不小心,將籃中的錢散落一地,在上人撿拾金錢時,突然體悟師父的一番話,
回到慈雲寺向師父分享心得,女人在提菜籃時,就是掌握住一家庭的權,才最幸福,
但上人仍感不足,回應只是提起一家庭的菜籃還不夠,她想更為天下眾生提菜籃,甚至是擔米籮。

2.很多人問上人在成立慈濟、做慈濟的這段過程是否感到困難,
上人每每會回應不困難,但心裡其實也覺得很困難,但如果說出困難,那事情會更難做下去,
心中的困難會隨著時間而消失,正如「前腳走、後腳放」,放的時候,腳底的泥土不會跟著走,
泥土就有如人生中生起的煩惱,我們要如行走般把它放掉。

fire10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剛看完〈大愛全紀錄〉,這次的節目主題是談教育,
教育的議題已經是這個社會不斷在討論的一個課題,
整個節目其實拋出一個很赤裸裸的觀念,究竟我們這一生能不能用考試分數去取代?
我自己也是靠唸書才走到現在的生命階段,過去我也想過不唸書的人是不是代表一事無成?
但這個答案已經被我徹底否絕掉了,
整個節目介紹了幾間很特別的學校,它們不是傳統只唸書的學校,
而是那種寓教於樂式的生活教育,以教育本質來看,書是死的,但學的應該要是活的,
傳統的填鴨式教育其實造成許多學生莫大的迫害,
我很喜歡當中一位老師說的話,其實真正那些靠唸書撐起自己的地位的人,
他們才是最怕書的那群人,所以為什麼很多終生靠考試生活的公務員,
他們成為了整個社會的一個問題所在,
以我自己所觀察到的也是,大學同學中很多過去因唸書受到壓抑的人,
一進了比較自由的大學,反而失去求取知識的動力,而日益沉淪。

另外探討到書本知識教育與生活品格教育的差異,
現在的教育已經忽略掉品格教育了,考試考不出一個人的品格高尚,
但如節目所說「古代學者朱熹在《小學集序》上這麼說:
『古者小學教人以灑掃應對進退之節,愛親敬長隆師親友之道,

皆所以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本。』」
古代的教育品格重於知識,學習怎樣做人比你擁有的才華好多了。

當中一位慈濟中學的老師有去提到慈濟的孩子與其他學校孩子在品格態度上的差異:
什麼是慈濟人文?以生命的尊重來說,慈濟跟別人沒什麼不同,
以愛的付出來講,也沒有什麼不同,可是最大的不同是在於你在去付出、尊重、愛的時候,
你多了一分謙卑的感恩心,這樣的一個感恩,提昇的就是生命的一層使命感。」

我很喜歡這句話,因為透過真正的付出,才讓孩子學習到怎樣的謙卑,
這種生活經驗才感受的到的智慧,從書本中無法取得。

節目也針對孩子在求學過程中,為了求取分數一些心態上所衍生出的問題:
「迷戀名校的虛榮,讓我們都忘記了教育的初衷,
自己想要唸什麼、自己想要學什麼,才是影響我們一生學習的根本。」

再者,今日的教育資源分佈並不公平,「孩子的教育成就非常高度的反應在所得到的教育資源」
我很認同節目中一位家長的話:
「我也不是很認同說人跟人是競爭的,整個社會其實是需要大家共同合作。
所以你有沒有那個能力我覺得是很多方面的。」


教育的本質在現代已淪為一種功利競爭,現在人唸書是為了高成就、為了賺錢,
難以量價的知識,因為對考試有無幫助而被賦予了價值,
一位學習科學的人,可能就失去了他對人文藝術的美感,
整個時代下唸書成為一種競爭,如節目導讀人所說:
「如果國家的教育目標是拼命的想要讓自己的孩子勝出,

想要自己的孩子得到最多的資源,滿是私慾與輸贏的想法,
那我們的社會自然是功利主義抬頭,良知與品格永遠只是敷衍的口號罷了。」

最後分享一位節目中老師的話:
「你在這過程中走的比人家慢一些些,你就多看看有些什麼風景可以看。」
教育總會遇到一些跟不上的孩子,但跟不上的孩子也有他自己的一片風景去欣賞。

fire10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剛才把〈見證台灣生命力〉【慈青20年】特輯 的部份看完了,
看完後真的是以做為慈青為榮呢!
自己資歷很淺,很感恩過去學長學姐這樣為慈青社而努力,
為現在的慈青社建立了很穩定的基礎,
大家都很讚嘆年輕人的作為,覺得年輕人能帶給世界什麼改變呢!

雖然自視未為慈青社做些什麼,感覺看到學長學姐的豐功偉業,
如山一般難以跨越,真的很想精進學習,效法他們的精神,
令我很想效法的是影片中的彝邦學長,
求學過程唸醫,仍能付出心力去做志工,
從醫的人本身已經很辛苦了,他卻額外佈施時間培伴慈青也做慈濟,

令自己稱羨的是他還在慈青社結識自己的人生伴侶,
又生了一個可愛聽話的兒子,一家都是慈濟人,感覺幸福!
 
還有秉倫學長,只是以一顆單純為 上人付出的心,拋下自己的利碌回歸志業體,
真的如影片中出現的一段話,做慈青不是只是社團,而是生命中一段重要的過程,
這也讓自己更珍惜做為慈青的歲月。

題外話,影片前段有出現領導學程耶!
在慈濟的影片看到自己學程的同學及老師,感到一陣驚喜呢!

fire10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領導力一直益啾最專心修習的能力,過去讀了很多管理類、領導類書籍,
也在學校修習了領導學程,就是想致力培養領導才幹,
本集的菩提心要由 上人來介紹如何培養領導力, 上人是我心目中最敬重的領導者,
做為慈濟人,想學習 上人的人品典範,去體悟 上人如何領導大眾,建立慈濟世界。

以佛法來述及領導,在佛教的觀念中,領導力即「四攝法」,
「攝」是指攝受、號召,四攝法分別為:佈施、愛語、利行、同事,
 為號召大眾往正確方向的四個方法。

首先是佈施,佈施又分財施、法施、無畏施,財施是只有形物資的給予,比如錢財、資源,
我們用金錢、物資援助需要的人,這就是財施,
法施則是一種無形的傳承,也就是教導,教導你一個觀念,或是共修傳法,
無畏施指在面對一些污濁不堪或困苦、困難的情形,猶能無私付出,毫不畏懼。

愛語是溝通的藝術,學習以聲色柔和的態度與人交往,
以善、柔的態度引導別人,不惡口、兩舌、妄語、綺語,
益啾覺得這點真的很能印證自己生活經驗,
一個人是真心受領導是權威因素、還是這個真心相待的因素大?
歷史告訴我們以力量服眾的領導者,勢必不受愛戴,而真正能以愛去待人,則可以穫得支持,
以一個真心去關懷別人、提醒別人,絕不是用暴語去強迫別人有用。
這學期修一門課提到一個case,講兩個球隊教練如何教導球隊,
個性暴燥,以力服人的教練,最後表現不佳為球隊開除,
另一位待球員如家人般照顧,大家更願意聽從其指揮。

利行也是「立行」,指真正的身體力行,走入人群中去付出、行動,
當中的重要心態便是是否付出能無私?
同事,又叫「同事度」,在人群中接引大眾、隨機教化,
我們在為人處事上,想要服眾,不是靠華麗的語詞,而是是否能真正以身作則給別人學習,
也就是立下人品典範,讓別人由衷信服你,願意跟隨你。
在這裡益啾也想反觀自省,感覺自己一直是話多於做的人,
自己的實踐力量永遠不及自己說話好聽,然而一個人的言行舉止最受考驗的,還是做這部份。

影片中一位楷模是紀邦杰醫師,他長期投入人醫會活動中,
無私走入窮鄉僻壤義診,更擔任中區人醫會召集人,
偶然下 上人親點由紀醫師擔任中區榮董聯誼會召集人,由於他本身在這部份沒有經驗,
更是始料未及,但他以一顆付出的心認真去策劃,在人醫會、榮董會都有非常好的表現,
面對別人的讚譽,紀醫師只是很謙虛得說他不會在意自己做多少,只會怕自己沒做好,不好意思,
就是這一念想利益大眾的心,才使得他身上散發出卓越的領導力,成為人品典範。
 

fire10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皈依」是佛教徒入教的一種儀式,本身是一件很莊重、神聖的事,
常聽精舍師父介紹「皈」乃反黑轉正,目的便是希望大家走正道,
 上人針對皈依做出詳細的介紹,
皈,反黑歸白;依,指人的體統,做為人不可脫離的道理,
皈字: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依字:人格成,佛格即成,照顧好禮義廉恥。

在慈濟我們皈依 上人、皈依三寶:


「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奉行宇宙大覺者之道,發願為佛陀渡化一切世人,接引更多菩薩,
體會佛陀精神,以佛心為己心。

「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體察佛心,修得佛陀無邊智慧,
智慧的來源,即埋藏在經藏之中,深入經藏,曉悟智慧。


「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和南聖眾」
依循佛陀生活,並以身做則,感動他人,
人人本具自性三寶,以此統理大眾。
和南,尊敬之意。
聖眾,指具有本性佛的一切眾生。
和南聖眾是要我們去看待每個人的佛性,敬仰每個人,
每個人都是尊尊佛、尊尊菩薩,
所云:以佛心看人,則人人是佛。

很感恩有此因緣深入了解皈依之意,
皈依 上人時的儀式雖簡單,但在背後,我們要承接佛心師志,
以 上人、諸佛菩薩之意,發揮生命良能,
益啾自覺還沒有做到,但也是希望謹守師志,
未來慈濟道上生生不息,以此簡單分享,分享之餘,法喜充滿、無限感恩。

 

fire10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適才看完某集的菩提心要,談到了慈濟的人文志業,
節目著重點在大愛台的部份,也是學傳播的益啾最期待的部份,
 上人創立人文志業,成立大愛台,為的就傳遞人間的清流,
人文所指是人品典範、文史流芳,
這樣的真善與美值得留存,並傳達給其他人知道,起而精進效法,

 上人又指出一般媒體報導與大愛台的差異,這點益啾聽了很攝心,
一般報導只是報訊息,然而大愛台做的卻是「寫歷史」,
從這裡就點出大愛台與大眾媒體之不同,
大愛台承接著使命,負起報真導正,啟發人心之責,
大愛台同仁工作比其他人辛苦,但大家職志合一,一起替 上人分憂解勞,
 上人說,人這一生如果只是為生活而工作就太可惜了,
我們應該找尋自己的使命,努力地去做,
這就是大愛台職志合一所展現不同的工作態度。

如節目中介紹人間菩提的製作,每次的製作都由三、四個人輪班早起聆聽 上人開示,
接著馬上要上機製作,準時的呈現給觀眾十二分鐘的人間菩提,
又如翻譯組同仁,不單單只是聽開示內容而翻譯,
也要仔細聆聽開示,觀 上人每字每句的神情,去體會 上人心境,
同樣一句「來不及」,可能有太遲了,不再去做的消極心,
或是時間不夠,要趕緊去做的正向心態,翻譯組便要體察其中差異。

自己雖然沒有很常觀看大愛台節目,但每次欣賞都能感受到大愛台同仁用心,
於我一個學傳播的人來說,更深切體會當中之不易,也感受到大愛台強烈志向,
在這一個末法壞劫,而媒體混亂的時代,人心易隨媒體煽動,
感恩有大愛台,將世間真善美紀錄下來,做為安定人心的力量。

fire10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