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人一開始即勉勵兩件事,一是多結好因、好緣,二是培養悲憫心,
能種好因好緣,就有好果報,若能人傷我痛,人苦我悲,則起悲憫心。
日本有則故事,一位獵鴿者看到一隻鳥要射,
一隻螞蟻見狀而咬其腳,使其一驚而打偏,救了鳥生命,
其因就在過去螞蟻因水流而竄出,鳥見螞蟻受難,丟出葉子讓牠們爬上去,
直到葉子流到岸邊而得救,此故事告訴我們當愛惜動物、尊重生命。
我們人能愛惜生命,也要甘願接受此世,知因果而趕緊付出,逢凶化吉渡人間。
今天介紹兩位阿羅漢,
第一位是薄拘羅,又名善容,其相貌十分端莊莊嚴,人人看了歡喜,
他又名重姓,過去毗婆尸佛時代,一位貧僧生病,身為佛教徒的他,
不斷施藥、供果伺候他,此福報使其在九十一劫人天受福,
佛世時生於婆羅門家庭,母親往生,繼母卻極欲致其於死地,
一次推其入河,被魚吞入肚,漁夫又網住魚,剖肚救出孩子而疼愛他,
生父欲帶回他,漁夫不願意,旁人就建議何不乾脆重姓,認兩人為父?
故阿含經稱其:壽命極長,終不中夭,端莊不茍,常樂閒居者,薄拘羅為第一。
另一位是摩訶拘絺羅,他是舍利弗的舅舅,
生性好辯,每次都辯贏姐姐,直到其懷孕懷了舍利弗,
開始不斷辯輸,這表示腹中的舍利弗有智慧,
故摩訶拘絺羅開始讀十八種書,但每讀每忘,受人輕視而開始發奮用功,
十八年後回來找舍利弗辯論,見其卻已出家,而生氣欲找佛陀辯論,
一見佛陀直說「一切法不受」,佛陀問其受或不受,他竟無可回答,遂拜佛為師。
阿含經稱其:得四辯才,觸難能答,拘絺羅為第一。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