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學佛者要先學會捨,捨離煩惱,
而煩惱來自有形、無形的欲念,
布施叫做捨,有形的財物困擾我們的心,
人只要有所欠缺就會苦,充足的地方應當補足欠缺的地方,
普及施捨才能天下太平,為了人群需要而能捨,
故布施是入道之因緣,得捨棄有形、無形煩惱,
布施不能勉強,否則心不歡喜也非真布施,
真正的布施是要捨後得自在,得歡喜的形象,
內有如是不動心,無所求的付出且心生感恩,
外有如是持戒相,布施是本份,要顧好己心,無條件的付出。

有緣來了趕緊布施,因緣果報現前要有忍辱心,
佛陀受婆羅門外道所擾,認為是過去因之果報而忍辱。

布施後歡喜,再迴向佛道,願得是乘,即菩薩道,
布施也可施予身體,現代活體器官都能施捨給別人,
親人也可捐出去付出,讓家中太太、先生、孩子專心做慈濟,
這也是身心布施,一家人做慈濟、增長智慧。

布施有兩種意思:因恭敬、因悲憫
因起恭敬心而布施、因不忍眾生而起悲憫,
最後都要無掛礙的迴向佛道、相信我們與佛的智慧平等,
布施是修行必要的修行方法,付出外還要感恩有此機會修行,
而行三輪體空,不執著布施的我、受施的人、布施的物,
此為不住相的佈施,也才是真心的佈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ire10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