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每部佛經的開頭都會有「如是我聞,佛在某某處」,
以《法華經》說,就是「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
「如是我聞」是佛弟子結集經典時,由阿難尊者將所聞之法背誦出來,
故是阿難尊者所聞的佛法,阿難是最貼近佛陀的隨侍弟子。

佛陀說法,各弟子則到各處去行法、傳法,最初決定該由誰留下來隨侍佛陀,
眾人推舉了阿難尊者,認為他有與佛同等的莊嚴相,
起初阿難辭而不就,後以三項條件而決定伴隨佛陀身邊。

此三項條件是:請佛重說他過去未聞的二十年佛法、不著佛衣、拖缽時遠離佛陀,
第一項是因為佛起初說法的二十年,阿難尚未皈依佛陀,
故少聽了這佛陀覺悟後所說的二十年法,希望能再聽到。
第二項是不希望大家覺得阿難特別受佛所眷顧,
第三項不希望因為佛的關係,使自己受供養的食物有所特別,
這是阿難尊者希望不受議論的智慧。

佛陀將涅槃時,再次集合諸位弟子,眾弟子中沒有如阿難更親近佛的了,
阿難知道佛陀將入滅,傷心不已,此時阿那律尊者趕到,
安慰阿難應該趕快問佛陀,以後僧團以誰為師?不受教的僧眾如何處置?
未來集結經典該當如何使人信服?


阿難承教 
一一茲問 
世尊一一答之 
以戒為師
依四念處住 以戒為師 默擯惡性比丘凡佛經首 皆有
「如是我聞」等語 無此時者 悉偽造故

佛說若其滅度後,當以「戒」為師、以「四念處」為住,
對不受教之比丘先行勸導,若無效則默默遠離他,
至於結集佛典時,為使人信服,開頭要記註「如是我聞」,
並說明何地、多少人、哪些人前來聽法。

上述為上人開示介紹經典開頭的由來,
佛陀說法,其中蘊含無量智慧,在我們看到「如是我聞」時,
自己總試著去觀想當時的畫面,法會如悉在前,好像自己是阿難,
而佛在身邊說法,佛雖不在了,但法仍依存,只要法在,佛無時無刻都伴身邊,
故勉自己能依教奉行,佛不在遠處,在心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ire1017 的頭像
    fire1017

    鳥窩生活

    fire10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