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修佛使心得以自在,要使心得自在,首先要棄除欲愛,
若我們貪戀在欲愛之上,則將不得自在,故先除執著以及欲愛。

法華會上萬二千人眾,其實各自有各自的因緣如此成就,
上人開示了兩則佛典中的故事以此介紹,
佛陀覺悟後先為阿若矯陳如等五位比丘轉法輪,
此因緣來自過去久遠前,曾有一隻在修行的大魚,
大魚乘大浪來到一處乾旱、饑苦的地方,那時岸邊有五位修船者,
大魚告訴他們自己志在修菩薩道,希望能奉獻自己的肉給村內的饑民食用,
若五人能照此遵辦,未來成佛他將首先渡他們,
五位修船者便帶來村內的人來食用大魚,此大魚功德圓滿,
即為後來的釋迦牟尼佛,而此五人為後來首先聞法的五位比丘。

另一則故事是介紹摩訶迦葉,摩訶,大也,迦葉為婆羅門姓,
摩訶迦葉生來即異於常人,有吞食日月之光之能,且壽命極長,
至今猶守在雞足山等待彌勒出世。
關於摩訶迦葉的前世,久遠前有位虔誠的貧女在佛塔中拜佛,
她見到塔中佛像受損,金身剝落,而發願做工修補佛像,
她這樣的心意感動了幫忙修補的工匠,兩人結為連理,
於佛前九十一劫一直輪迴在天、人之間享福,最後降生人間,
彼此於人間又因因緣找到對方而成婚,他們共同的心念是修行,
最後他們出家了,當中這位男比丘及為摩訶迦葉,
大迦葉志修苦行,而被尊為上首,負責帶領僧團,而為領導者。

據聞過去佛陀帶僧眾到多子佛塔,見到一朵花即捻花微笑,眾僧不解其意,
唯摩訶迦葉能通其意,遂佛陀交其衣缽以示傳承,
之後迦葉便進行了帶領僧眾、結集經典等任務,最後奉持袈裟入雞足山。

以上為佛陀僧眾的因緣,有些看來不可思議,
但從中感受到的是他們發大心、立大願的那念信心,
當下時代好像誘惑很多,使自己難以靜心修法,
想到大迦葉的故事,使人有鼓動力想好好修法,遠離欲念,心得自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ire1017 的頭像
    fire1017

    鳥窩生活

    fire10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