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互相藉因為緣,大家歡喜相互分享佛法,
這是一段好因好緣,是從果而來,
因緣果報是循環,故在生活上要有因緣果報觀,
造作之初就要知道結果,遇上結果也要能知事情的開端,
如此心才能自在而不落入無知、昏昧當中。
復次解釋十二因緣,自無明起不斷因為「緣」而運作到老病死,
這是一份行業的循環,若能因觀十二緣,能覺一切道理,故云「緣覺」。
更上位的大根機者是菩薩,利己又利人,
見世間苦而自覺,卻又想覺悟他人,
一次佛在給孤獨園,幾位比丘入內說一比丘在講堂說法,
佛問此比丘說法原因,其是分享佛所教法、心得分享,眾人聽了心生法喜,
佛請該比丘來見他,比丘因攝受佛法而想請眾分享,
佛聞之而歡喜,讚嘆其體會甚深,又能再度傳法。
但分享前要能用心聞法,不以俗知俗見評法,要能維持正知正見。
六波羅蜜是以六種方法從此岸到達彼岸,
比只自度更能度人,真正的解脫除四諦、十二因緣,
還要以六波羅密到達彼岸而超離生死,
這個生死是心靈的生死,生、住、異、滅。
以上為上人開示學佛者必曉的四諦、十二因緣、六波羅密,
剛開始可能覺得名相繁重而學習不易,這樣反掉入名詞學習而非真能感受,
上人說六波羅密的解脫生死是心境上的生死,我很喜歡這個說法,
未能解脫心靈的纏縛,如何能解脫真正的生死輪迴呢?
總歸一句,一切唯心造爾!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