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毫釐之差善惡分途
求願無窮因不滿足
無從選擇光陰消逝
迷失真心流轉生死

懺悔發願,能將往昔所做好好發露懺悔,改正我們身體行為,以及心裡,
是否我們能時時心起好念而改掉偏差惡念呢?
懺悔清淨後要發願,但這個願不該有私欲,我們發願是為別人,不為滿足私欲,
有所求的願是錯誤的願,求願無窮、永不滿足,
「山高未是高,人心節節高」,人心私欲一直無限膨脹不停止,
佛陀開示大法時,先以方便法接渡眾生,就是因為知道眾生煩惱欲重,
若一開始即顯真實法,必有人聽不下去,所以開權顯實,先以方便法再說真實法。

要去懺悔就是培養我們的愛心,發願改正我們的心態,
《戒殺文》中,王大林因為慈悲,教導城內孩子尊重生命,不去娛殺,
孩子聽了歡喜,也培養出愛心與孝心,這樣的功德使他得福延壽,
於此可見一個人的心態之重要,因而要發願回向。

常可見台灣民俗祭典常有人為求私利而發願,拜神是有所求的拜,
台灣人很多還是太希望靠藉宗教神力滿足自己的欲望,
過去自己也是逢神便祈願,後來接觸佛法便開始思考,
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神明也太忙碌了,
何況民俗有殺生祭祀的典禮,如果神明是善的,以命換福報是絕對不做的,
與其求願,不如好好身體力行,或將私願換成無求的願,
無所求的願是否能實行?等真正做到無所求那也不那麼重要了,
重要的是我們內心的涵養,因為那個願力而更堅強、更清淨。

六根罪障
無量無邊
圓妙佛乘
無以開解
一切所願
不得現前
六根罪障指我們的欲念之多,到了無量無邊,所以佛的妙法我們無法徹悟,
若我們心有所願,這種私利的願、有所求的願,也無法達成。


我今禮敬
妙法蓮華經
以此善根
發露黑惡
過現未來
三業所造
無邊重罪
皆得消滅
好好修持《法華經》,將經中字字做妙寶,以培養我們內心的善念、善根,
過去、現在以及未來我們所造諸業,因為我們的發願,將一一消滅。


身心清淨
惑障蠲除
福智莊嚴
淨因增長
消除了諸業,則我們的身心皆得清淨,身心清淨則我們的迷惑、障礙也不存, 
如此我們福智莊嚴,而好的因也開始增長。

佛教談因果,談業力,很多時候我們內心的無明遮住我們的光明,
使善因不生、善果不存,我們的障礙就非常多,
勉勵自己能消滅心中的貪欲,以無私大願力利益眾生,
這份悲願或許就能轉換成福氣與智慧,福智莊嚴、福慧雙修,
那我們的人生充滿善因,又何愁不見光明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ire1017 的頭像
    fire1017

    鳥窩生活

    fire10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