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117「雖然做事很困難,承擔也很辛苦,不過在還沒有做事之前,就覺得很困難,等於是先關閉了心門,不想負責任;若是真的愛師父,不就應該減輕師父的負擔嗎?其實我別無所求,我要求的是人人同心、同志願,不怕辛苦、堪得起磨練,負起責任的人才是真的愛我。」
 
p.189「佛陀教導我們『安住願力,廣淨佛國』,意即把握當下、恆持剎那─聽聞佛法,就要引法入心;聞法而受感動,剎那間發一念心,就要使之永住心頭。」上人勉眾,此生得聞佛法,又有殊勝因緣同在菩薩道場中,就要扮演好菩薩角色,做「大覺有情者」,專心救濟眾生;向外付出的同時,內心也要維持清淨,心淨則土淨─去除貪、瞋、癡、慢、疑的清淨無染之心,就有普渡蒼生的大願力。
 
p.249上人教導,廣招人間菩薩,且要有「菩薩遊戲人間」的清淨超脫之心。然而,「『遊戲人間』並非放任鬆散地遊樂,而是清楚自己走上舞臺所要扮演的角色,盡此角色發揮,但不被舞臺境界牽引偏頗,心境永遠保持澄明,下臺之後即回歸清淨自性。
 
p.254當知「無欲者勇」,沒有欲心之人,自然勇於承擔、能捨一切諸難捨,故能成就福德道業。
 
p.279因為「以真空之理,本無生滅」,前一分秒所做的事情、所接觸的人事物,當時的情境已過,就不復存在;但是只要用心把握現在的每一刻,分分秒秒用心、用功,就可以完成未竟之事,增進道業。故云「真空妙有」,但是真空之中有微妙之理存在,無形無相的心念意識,驅動生、住、異、滅的循環。

p.341上人指出,戒、定、慧稱為「三無漏學」─守戒,即能防非止惡;有定力,即能恆持發心立願,不受人我是非、外境物相誘引而偏差;有智慧者明辨是非、了徹世理,專心救濟天下苦難眾生,慈悲平等、普施一切。再者,有智慧則心能靜定不退轉,心能定即能堅守戒律,身、口、意不偏差,道業精進無漏失;戒、定、慧成就,即得解脫。

p.432恭敬禮佛、依隨法教,敬佛如佛在─佛陀仍在我們面前,佛法存在我們的心中。拜佛並非求佛保佑,佛教徒禮佛是要提升對佛法的信仰,依從佛陀教導,去除貪、瞋、癡、慢、疑等無明污垢,顯現深存內心的自性佛。」上人於晨語時間教眾藉由禮佛的動作,折伏貢高我慢之心、提升對法的恭敬。

p.444「忘憂草就種在你們的心坎裡。」上人肯定泰國慈濟人悲智雙運─用慈悲投入、用智慧輔導,於己心已能放下得失而無執著,故能「忘憂」;應鼓勵受災臺商一起投入助人的工作,體會助人的快樂、走進與慈濟人相同的心靈世界,則自心就能長出取之不盡的忘憂草。

p.516「合心組隊不是把事情交代給別人做,自己就不再參與了,如此是自我放棄。師父絕對不排斥任何一個人,我愛我的弟子,到來生來世我還要繼續愛;如果你們自己要做『沒有用』的人,如何讓師父愛得到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ire10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