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此物最相思》古典詩詞的愛情體驗
作者:張曼娟
《此物最相思》由作者透過一篇篇古典詩句,去對應每一位現代生活下會出現的愛情情境,
本書的愛情體驗與觀點基本是從女性的角度出發的,幾乎每篇的主角都是(雖有例外),
人總是渴望愛情,從古到今都是如此,體會那分浪漫,是每個人沉浸在愛情的享受,
然而各種的愛情,會激發出不同的浪漫,甚至是不同的結局與感受。

有不為世人接受的老少之交,因為社會眼光的不容許而留下無限惆悵,
也有一方對自己投以無數的感情與懷抱,卻反成了體會浪漫的阻礙,
各式各樣的愛情中,有人受了傷,卻也有人幸福終生。

我自己最印象最深的,是故事中一位女性,本身條件很好,有過數段姻緣,
然而每一次的姻緣都是悲劇收場,週邊朋友總投以同情,認為她應該要選擇單身,
以避免自己不斷遇到所謂的「濫男人」。
但她卻不這麼做,並非自己無知或濫情,而是我們週邊的人總是理性看待對方感情,
卻忘了愛情中的女人,因為愛一個人而不惜捨棄自己的一切,
她在愛的當下覺得快樂,但週邊人卻總是只看到不快樂的那面,
若沒有那份快樂存在,那女人為何要愛她呢?

幾首詩詞也頗打動我心,范成大的「欲憑江水寄離愁,江已東流,那肯西流。」
說的是一種在愛情過後,即使你有心再寄予相思,落花有意、流水無情,
思念再深遠又豈能直達對方心意?
納蘭性得的「人到情多情轉薄,而今真個悔多情。」,人在未得到愛情時總渴望愛情,
但在真正得到,甚至共結連理時,那分情意卻會因為不珍惜而衰減。

古代文人雅士記載下他們的愛情感受,那份感情隨著詩句而遺留千古,
直至當代,我們還是能深刻感受到,他們的那份感動,以及與我們自己對愛情感受的共鳴。

 
摘要:
P.75 後來,我們突然醒悟了:「我們只看見她不快樂的時候,卻不知道那許多快樂的時刻。」在愛情裡,一定是因為有著許多快樂,才能忍受許多的不快樂啊。我那親愛的朋友,並不懼怕愛情中的不快樂。

P.114 「模範生」情人很忠實,目光永遠集中在你身上,但你並不感激,反而覺得被盯得太緊,喘不過氣來。「摯愛的」情人不見得忠實,卻總是牽動你的眼光與呼吸,當他對你凝望時,你感到身心的狂喜。

P.115 原來,包容是這麼一回事,為了愛的緣故,連不能忍受的也一併包容了。

P.157 明代張潮在《幽夢影》中有這麼一句話:「多情者,不以生死易心。」一個真正懂得感情,並擁有美好回憶的人,不會因為生死這樣的事而改變心意。死亡,是無可挽回的,強大的力量,但它帶不走愛情。愛過一個人,真摯而深刻,就算是死神也束手無策,無法毀壞。

P.191 《本草綱目》記載:「當歸調血,為女人要藥,有思夫之意,故有當歸之名。」當歸,總給人一種相思的遐想,就像是女人對情人或丈夫的深情呼喚。

P.208 應該相愛的時機,不一定能遇見自己真正想愛的人。倘若遇見了,當然要好好相守。「鴛鴦自是多情甚,雨雨風風一處棲」,雖然不如鴛鴦多情,也要形影相隨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ire10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