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被恭為佛經中的「經中之王」,
尤其深受證嚴上人所重視,慈濟宗門中有諸多理念皆是源自《法華經》,
最近有緣買了一本由賴永海教授所出版的《法華經》(聯經出版),
在經過多日的研讀後,終於對經中的一些內容有所了解。

《法華經》全名《妙法蓮華經》,是佛陀晚年開權顯實,闡述修行之目的的說法,
經中講述的道理很簡單,過去佛陀為教化世人,而開方便法門接引信眾,
此方便法門可分三乘:菩薩、聲聞、緣覺,
然而我們修行之目的既非菩薩,亦非聲聞、緣覺,
而唯有一「佛乘」,我們修行是為了成佛,修成佛之道,
此即「開權顯實、會三歸一」


佛陀講述《法華經》前先現諸多異象,使世人皆知佛將講述唯妙大法,
 舍利弗代座中弟子向佛陀請示大法,然而佛陀堅不肯說,於是有了三請三退之事,
佛陀開示,這是因為《法華經》中的內容講述一佛乘,恐不為其他慧根不足者所接受,
如果此一法門任意為他人所受,恐會使慧根不足者懷增上慢心,不信佛法,
故最後他即將講述大法時,座中弟子又退五百人。(方便品第二)

《法華經》中廣為流傳的是當中的七個譬喻故事,世稱「法華七喻」,
此七個故事分述如下:

譬喻品第三 - 火宅喻:
一位老富翁育有數十位的孩子,一日其大宅遇到火劫,房屋失火,
富豪看到其孩子仍待在房屋中未知火災的可怕,便挺身進入說動孩子出來,

然而孩子皆冥頑不靈,不肯聽其父而出,
其父遂編說屋外有羊車、鹿車、牛車,孩子聞之心喜,狂奔而出,
最後富豪拿出大白牛車贈送他們。
此故事中的富豪即佛陀,羊車、鹿車、牛車代表眾生修行的「菩薩、聲聞、緣覺」,
佛陀要渡眾生,只好用方便法門的三乘以吸引眾生修道,
最後的大白牛車意指「佛乘」,指三乘修行最後仍要回歸到一佛乘。

信解品第四 - 窮子喻:
一位自小離開父親的孩子,過著窮途潦倒的生活,
長大後尋覓工作,一次被一位富豪發現,富豪當下看到這是自己的孩子,
富豪想親近那位孩子,孩子卻礙於尊卑富貧之別而逃離,渾然不知對方身份,
於是富豪決定以聘傭人的名義,將孩子聘回工作,
直到富豪往生前才告訴孩子真相,孩子終於接受真相而繼承家業。
孩子喻指修持二乘的世人,富豪則是指佛陀,佛欲以真義教化世人,
世人卻反而抗拒,故佛使方便法門接引眾生,直到因緣成熟方授以法華真義。

草藥喻品第五 - 藥草喻:
此以雨水比喻佛法,形形色色的花草比喻眾生,
同樣的雨水滋潤,不同的花草卻有不同的生長速度及大小,
指相同佛法的教導,眾生卻因各人的根器不同,吸收到的與體會到的不同,
最終卻都會開花結果,也就是到達智慧的彼岸。

化城喻品第七 - 化城喻:
有一群人欲前往某地找尋珍寶,但珍寶遙遠、路途艱辛,因而眾人皆起退心,
帶隊的人看到大家前有珍寶卻不欲找尋,深感可惜,
便以幻術化做一座城,跟大家說可以進去休息,休息完再走下去就能到達藏寶處了。
眾人就是修持二乘的人,帶隊者即佛陀,路途艱辛指修法不易,
佛陀化出城堡,暗指以方便法接引眾生,
但最後的目標仍是珍寶,也就是佛乘。

五百弟子授記品 - 衣珠喻:
一位流浪漢有朝遇到好友,其友是位富商,見其窮途潦倒,深感不忍,
便取明珠偷偷放入流浪漢衣中,希望他發現後能以之致富,
但流浪漢始終未曾發現,某天又遇富豪,富豪見其仍舊如此深為驚訝,
並向其說出真相,流浪漢方發現衣中明珠,嘆息自己根本不用過如斯生活。
流浪漢指修持方便法的眾生,富商是佛陀,
佛陀以明珠指佛法,向眾生宣說佛法,眾生卻未知佛法的珍貴,而未能成佛乘。

安樂行品第十四 - 髻珠喻
一位轉輪聖王欲統合紛亂的世間,但眾國不服,刀兵相向,
轉輪聖王遂一一使各國臣服,並賜予各種珍寶以使臣服,
唯獨其髻中明珠不肯給予,只打算給予最有功勞者,
轉輪聖王即佛陀,各國指眾生,佛陀予各國珍寶指授予方便法,
但真正的大法「法華經」(即髻中明珠)必須授予能真正得大智慧者,
可見法華經之珍貴,無法輕易講授給一般未達根器者


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 醫子喻
一位醫生育有無量的孩子,某天受兵役徵召離開家庭,眾孩子無以依賴,
後來孩子誤飲毒汁,而導致精神異常,無法可治,
醫生回家後大驚,趕緊調藥治療,雖治好部份的孩子,仍有一些病入膏肓,
不肯答應給予治療,醫生只好假裝死亡,令餘下諸子傷心之餘終於驚醒,
而肯服下藥物重穫新生。
醫生指佛陀,藥物指佛法,佛陀傳授佛法,只有部份人領受,
也就是病情輕微,立即治療者,其他不肯醫治者則是未信佛法者,
醫生假死指佛陀為使世人相信佛法,也同世人會圓寂與輪迴,使人相信佛法之珍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ire10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