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聖嚴法師

緒言
1、「序分」也可以稱為序論,就是說明這部經典的起源,介紹佛陀當時說法的因緣
、在場的聽眾以及請問佛法的人。「正宗分」也可以叫作本論,是經中最重要的義理
,闡述這部經的宗旨及主要內容。「流通分」亦可名為餘論,是說明宣傳和受持此經
的功德以及必要性,叮嚀並鼓勵接觸到此經的大眾應將之流傳下去,並且要不斷地弘
揚此經。

2、迹,又叫做「權」,是方便的意思,也就是姑且這樣做、這樣說、這樣子表達。
這就是迹,也就是權,是為了方便接引初機的人進入法門,才不得已姑且假借各種語
言、現象來說明。本,是「根本」,就是這個樣子的意思。

序品──海眾雲集,見佛放光
3、菩薩是「菩提薩埵」的簡稱,意思是「覺有情」。「有情」就是眾生,「覺」有
道、菩提的意思,有道心的眾生就是菩薩、菩提薩埵。

方便品──唯一佛乘,方便說三
4、「開示」佛的知見是指說法主──佛,「悟入」佛的知見是指聞法者──弟子。這是
有感斯應的感應道交,亦稱機感相應。

5、「開」是用佛的語言來說,「示」是佛為眾生指出眾生各各皆有佛的知見,「悟」
是讓眾生覺悟到眾生自己皆具有佛的知見,「入」則是進入佛知見,發現自己本身就
諸佛的知見相應相合。

6、佛法方便說有五乘,乃是為接引各種根機的眾生,故分別說為人乘、天乘、聲聞
緣覺、菩薩、佛。但是到法華會上,說唯一乘法,就是開示悟入佛之知見的成佛之
。至於二乘、三乘,猶非究竟,何況人乘、天乘。


7、諸佛出現世間即是為了教化菩薩,教化眾生修持菩薩法,以修持菩薩法至最後,
到成佛的目的,因為只有菩薩能成佛,佛是由菩薩所成的。《佛本生經》中記載,
迦牟尼佛在過去無量世的因地,以修菩薩行而名為菩薩,所以學佛就要先學做菩薩
釋迦世尊座下,不論是何種根機,都是佛的弟子,是向佛學佛,當然也都是菩薩,
然有阿羅漢及辟支佛名,應該都是菩薩阿羅漢與菩薩辟支佛。如果還不知道佛陀教
的對象雖名聲聞、辟支佛,而所教的內容是菩薩法,那就不是佛的弟子了,也不是
陀座下的阿羅漢、辟支佛了。

信解品──長者窮子,佛與佛子
8、不管是不是佛教徒,都有這種困擾:佛每說一部經典,都會說這部經是最好、最
上、最究竟的,讀誦受持這部經的功德,無量無邊。那麼,究竟哪一部經才是最好的
呢?

9、其實每一部都好,你願意接受哪一部經所講的道理,適合修哪一種法門,那一部
經對你來說就是最好的。佛的「最好」不是對他自己講,而是對當機者說的,這叫「
當機說法」。說《阿彌陀經》時,是為《阿彌陀經》的當機者而說;說《金剛經》時
,則是為《金剛經》的當機者而說。

10、當機,就是恰到好處。某些人適合某些法門,他們能夠、也願意接受這個法門,
這就是「當機」

 藥草喻品──三草二木,一雨普潤

11、「三草二木」是喻根機大小深淺不同的眾生;「一雨普潤」則是喻佛的教法唯一
而普收三乘。佛法只有一種,因觀眾生有三種不同的根機,而方便說有三乘。

12、這個比喻是說:天上下雨的時候,不會遇到大樹就下多一點,遇到小草就少下一
是平等地普施遍降,但是地面上的草木有大大小小不同,所得到的雨量就有大
者多、小者少得的差別。這是喻佛平等說法,但是眾生得到的法益則各有程度深淺
。《維摩經》云:「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佛以一種語音說法
的是同樣的法,可是凡夫聽到的是人天的五乘共法,小乘人聽到的是三乘共法,
聽到的是大乘不共法。各各隨著不同的程度,而得到不同的利益。

化城喻品──二乘涅槃,如入化城
13、一個三千大千世界,即以須彌山為中心的範圍,大約一個恆星系為一個小世界,
地球僅是一個小世界中的一個小行星。一千個小世界稱為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
稱為中千世界,等於是百萬個小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稱為大千世界,等於是十億個
小世界。因為有小千、中千、大千三個千,「千」了三次,所以又叫作三千大千世界
,實際上就是一個大千世界,也就是一個佛國土。

 
14、四諦中的「苦」是我們受的果報,是在三界火宅之中所受的種種折磨;「苦集」
是造業,是苦的因。如果不怕未來會受苦報,為圖短暫的快樂方便,及眼前的一己私
利,便為非作歹,無惡不作,這就是眾苦之本;「苦滅」是不造集苦的因,就不會有
受苦的果報;「苦滅道」是因大家希望離苦而能自在、得解脫,那就必須要修苦滅之
道,基礎的滅苦法,就是八正道。

五百弟子受記品──羅漢受記,衣裹寶珠
15、在第三品中我們就講過「從佛口生」,為什麼會從佛的口裡出生?因為「從法化
生,得佛法分」;聽聞佛法、如實修行而出現你的法身慧命,即是戒、定、慧、解脫
、解脫知見的功德所成身。諸位聽聞佛法或讀佛經,如法信受奉行,而能生到佛國,
也就是「從佛口生」,也就是「從法化生」。

16、「無有淫欲」,淫欲是根本煩惱中的最大煩惱,貪、瞋、無明,稱為三毒,貪欲
為其首,淫欲乃是生死之根,故在大小乘諸經論中,無不呵斥淫欲是禍患之淵、罪惡
之藪。此界眾生,修梵行者,皆斷淫行,色界禪天即無淫事,生佛淨土,自無淫欲。

法師品──五種法師,供養說法
17、受持是表示已對這部經典所說的法義有了信心,所以願意接受而憶持不忘。讀經
猶如照鏡,面對經義,檢束身心,以助受持更加得力。

18、人死後的中陰身也是用香氣來滋養身體,所以為供養過世的人燒好香是對的,燒
香有香氣,亡者的中陰身感到很舒服。可是中國民間信仰的一般大眾,燒香只是大把
大把地燒,只有煙的空氣污染,沒有香的清潔消毒,這不是佛經所鼓勵的。

19、凡說佛法的人,便是佛的代表,因此不要小看自己,你當口宣佛話,身行佛事,
意存佛心,不得輕忽,懈怠放逸。一般的人若遇說法之人,則當禮敬供養,亦如親炙
如來。因為依法不依人,經即是法,法即是如來法身,有法處即是有佛處。


見寶塔品──寶塔涌現,證明說法 
20、在美國時就有一位居士問我: 表示要說《法華經》了,要說《法華經》了,結果
是沒有看到《法華經》的經文究竟是什麼?到底那一部分是《法華經》 其實「法華
是妙法,只要說的是最上妙法,就是《法華經》。在《法華經》裡,處處都可以看
佛說的妙法,所以一整部經都是《 妙法蓮華經》。

勸持品──尼眾受記,佛後弘經
21、「我不愛身命,但惜無上道」,這兩句話是《法華經》裡的名言,非常重要,凡
學佛的人,都應背起來,念茲在茲,不離於心,弘 法、學法、護法,都需要用身命
但此肉體的身命跟佛法的法身慧命兩者比較起來,寧取無上的佛道,不惜捨此身命
如果沒有這樣 的懇切勇猛心,要望成佛,就很難了。

安樂行品──身口意誓,四安樂行
22、〈安樂行品〉是本經迹門中的最後一品。「安」是安穩、安定,也就是不受煩惱
所動的意思;「樂」是喜悅、快樂,也就是遠離痛 苦困擾的意思。

如來壽量品──佛壽無量,永不入滅
23、「難遭之想」,《法華文句》卷五列有四難:1.值佛難,2.說法難,3.聞法難,4.
受難。這是有連帶關係的,如不值遇有佛出世住世,便無佛法,也無從信受。所以
《涅槃經》卷二有兩難:「生世為人難,值佛世亦難,猶如大海中,盲龜遇浮孔。」

24、「如醫善方便,為治狂子故,實在而言死,無能說虛妄。」這四句經文是說,佛
像「良醫救子喻」中的醫生父親一樣,其實是沒死,但為了治療他已經失去心智的
子們,卻說他自己死了,誘騙他們服藥治病。這算是說謊嗎?是的!但若不說謊,
便救不了孩子們的毒病,這是騙對了的。

25、釋迦世尊慈悲慇懃,老婆心切,在《法華經》中,不斷地告訴我們,他在誘騙眾
進入佛的涅槃大城。

分別功德品──清淨果德,弘經威力
26、這段經文,兩度提出「深心信解」。第一度說,當有人聽聞佛壽長遠,就當以深
的真誠心來信仰、來瞭解。第二度則說,若能觀想世尊常在靈山說法,會眾圍繞,
能觀想娑婆世界的一切依正果報,即是佛國淨土的清淨依正莊嚴,那便證明,此人
具深心信解「佛壽長遠」之相。


27、「頂戴如來」的「頂」是頭頂,用尊貴的頭頂,把如來戴在頭上,是表示極尊敬
受持禮。此處是聞經的人與佛說的法,感應道交,深入心肺而感念莫能名的意思。
一般觀世音菩薩的畫像或者塑像頭上,有個觀音兜中的正前方上面,有一尊佛像,
就在表示「頂戴如來」。此處是見法如見佛,聞法隨喜,而起恭敬心,就等於頂戴
佛了。

隨喜功德品──聞經隨喜,為他人說
28、「隨喜」的梵文anu-modanā,意謂隨順如來的教說,不違背如來教說,聞已心
喜悅。

常不輕菩薩品──當禮四眾,說法華經
29、「我深敬汝等,不敢輕慢,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薩道,當得作佛。」這段經文
我們點出:1.毀謗《法華經》思想的人,以及辱罵、杖打、瓦石投擲弘揚「眾生成
」信仰的人,罪過極重,定會受苦報。2.雖然種了惡因,要受罪報,但若由此結了
緣,終將成佛。3.菩薩度眾生,已經不是基於慈悲憐愍心,也超越了感恩報恩心,
不是如《老子》所說的「以德報怨」。而是出於對一切眾人的尊敬心,將每一個人
等地看作是現在的菩薩,未來的佛;如此一來,還會不願對每一位普通人禮拜讚歎
嗎?還不能如本品常不輕菩薩所說:「汝等皆行菩薩道,當得作佛」的嗎?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三十三身,尋聲救苦
30、以上經文所示「若有國土」,表示十方無量無數世界中的任何一個國土,凡有十
法界的任何一類眾生,需要觀世音菩薩說法救拔,觀世音菩薩便會化現各法界的眾
形相為之說法,故也不限於我們這個娑婆世界,乃與前品的妙音菩薩相同。但也不
以為由於十方法界之中,都有眾生需要觀世音菩薩現彼等諸身說法救度,便會減弱
對於此一世界眾生的照顧程度;妙音菩薩及觀世音菩薩的神力悲願,是處處化現說
,度無量眾生,而又「不起於座,身不動搖」的。

31、對於無盡意菩薩的「法施」,既是表徵真如實相的如法之施,即非一般世間物質
珍寶瓔珞,故以之分奉兩尊如來,以表徵唯佛與佛乃能究盡的諸法實相,是歸於佛果
的諸佛境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ire10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