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參與了慈青薪傳營,雖然課程中收穫良多,
而收穫最多、感受最深刻的,反而是在與夥伴們間的討論,以及師父的分享,
以下要談的是益啾一個長遠下來的疑惑:

慈濟人總是朝正面的地方看,強調所謂的真善美,
但事實上慈濟並不是那麼十全十美,仍有部份缺失反而因此被忽略而無法改進,
如果是這樣的話,是否反造成一種真善美的假象?

一位同組夥伴的分享:
我覺得往正面的方向看,並不是想遮掩什麼,而是希望藉由往正向去看,帶給其他人影響,
往正面去看,會給予人希望,繼而影響別人一起朝正面的道路看齊。

另一位同組夥伴分享:
如果你沒有辦法忍受其他人的缺失,那我們不應該以批判來回應,反而是祝福。

這點想法其實對益啾很震撼,過去習以為常的兩面思考,去看哪裡進步了,哪裡卻不理想,
其實是一種自擾的思維,尤其在看到他人不理想處,心裡總有個疙瘩在,
心中埋怨總是不斷出現,這中間帶有點貢高我慢吧!自覺他人不如自己,而心起執著,
不正是人有二十難中的「不輕未學難」嗎?

又如德澧師父所說,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如自己般的因緣去做同樣的事,
即使行善,也未必人人有因緣去做,這時候我們不是去埋怨,
真正該檢討的,是自己有沒有那份悲心去憐憫其他人沒有這個因緣,
一個有大悲心的人,怎會去埋怨他人做不到?

朝正面去看要激勵身邊的人,當週遭的人都做得好時,也連帶影響自己做好,
而祝福的力量是一種慈悲,期許還落在後頭的人,能加緊腳步趕上大家。

轉個心念,看到好的要精進學習,看到壞的要祝福他改進。

fire10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我在證嚴上人的書《人有二十難》中,看到很有感觸的一段,
有人問師公上人說,佛陀提的「觸事無心難」,要我們在面對外境時,不要掛心,
然而師公上人總希望大家做事要「多用心」,這兩個說法不是矛盾了嗎?

上人的回答蠻有道理的,她說,這兩者並不衝突,
比如走路,我們剛學習雙腳走路時,非常的用心去學習,
值到學會以後,我們反而就不在掛心於走路這個動作,在平時行走時就達到無心於此的境界,
所以「用心的極至,便是無心。」
我們平常做任何事都要用心,但當真將心思用上時,反而達到無心之境呢!

fire10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馬克.李維, 段韻靈 (譯者)

 

因為擁有與影子對話,以及偷取影子的能力, 
讓主角更能深入感受到周邊人的心靈感受, 
與四周的人點點滴滴的情感,不論是父母、朋友、情人, 
都浮現出一種平淡但又帶出點滴漣漪的微妙感受。

雖然文案的內容給人這是部愛情小說的感覺, 
但作者著重的是主角與任何人的情感流露,不偏一方, 
看到主角愛著父母、朋友以及情人, 
絲絲情緒以樸實的字句表現出來,餘韻流存。

fire10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珍.簡森(Jane Jensen), 戚建邦 (譯者)

 墨西哥的一座小鎮聖塔佩拉吉亞,偶然下突然吸引了多名「先知」來到,
 他們宣稱受到天使的指引,將帶領世人來到各處,接受上帝的「審判」,
 當審判的預言一出,聖經上的「啟示錄」預言也接著一一應驗,
 七位天使受命將七個盛滿神之怒的碗倒下人間,
 第一碗令世間生命皆長惡瘡,一切生命都受到無解的「聖塔林」病毒所折磨,一一死去,
 糧食也因為欠收,引爆糧食危機,糧食配給,各國為奪糧食再啟兵戈。
 
 第二碗讓海成血水,世界各處海洋竟出現「紅潮」現象。


 第三碗、第四碗、、、等,上帝的審判終於降臨人間,
 然而有兩個人認為這是場陰謀,迪切斯神父與記者希爾,為追查真相奔走不已,
 究竟是上帝的審判?還是有心人的操作呢?


 
--------------------------------以下有劇情透露---------------------------------------------------------------------

 益啾在初看本書時,即抱以這是人為的災難的心態去看一切,
 然而故事實在太不寫實,讓人真正去懷疑人為是怎麼辦到的?
 光二十四位先知同時接穫聖旨,宣稱啟示錄的應驗就已經夠不可思議了,

 隨著迪切斯與希爾的奔走不懈下,才終於揭開「紅色權杖會」為減少世界人口下做的計劃,
 一個殘酷的計劃,要將世界人口減至二十億人以下,以避免地球人口過度膨脹下的危機,
 使益啾佩服的地方在作者所佈下格局之大,將整個地球的末日都書寫進來了。

 整個故事脈絡從大家以為啟示錄是神積,到主角揭開真相,
 最後啟示錄計劃失控,將使地球完全毀滅,

 主角發現要避免失控,只有人人相信末日不會到來,才會恢復,而與陰謀者─美國總統合作,
 最終大家虔誠相信末日已過,世界秩序再度恢復。

 益啾覺得前三分之二真的蠻精彩的,從懷疑末日徵兆如何產生,到了解陰謀的操作時,
 雖然有些不合常理(比如透過藥物讓先知產生啟示錄的幻覺),仍覺得這個計劃太天衣無縫了。
 但到了失控那邊後就降下去了,世界開始出現紅色權杖會未預料的地震、火山爆發,
 最後經過探討原因,是人人歇斯底里的心念聚成無形的力量,才產生「真正的末日」,
 於是解決之道,就是與紅色權杖會首腦─美國總統合作,
 透過發言穩定大家的心,才讓地震、火山停止,
 本來是期待整個計劃都是人為的,尤其神父迪切斯貴為無神論者的伏筆,
 讓人更相信一切不是巧合,但結局卻仍然以超自然的力量才平息末日,
 有點出乎自己意料,甚為可惜的結局,把災難歸究超自然因素其實有點敷衍。












 

fire10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幾集的講經內容都環繞在
「眾生垢重,何者無罪、何人無愆,凡夫愚行,無明闇覆,親近惡友,煩惱亂心。」
        上人慈示,凡夫皆具本性,然而在六道輪迴中總受無明層層覆蓋,
人生多煩惱、無明,要化解它,只有多投入,利益他人、成就自己,
古言:不經一事、不長一智,智慧萌芽於我們所經歷之人生百態,
立心無知、恣心自恃,有些人憑自己年輕、憑自己有靠山,而放縱自己、遺禍他人,
而人之初、性本善,其性即指佛性,眾生本具與佛同等的本性,
然而性相近、習相遠,不同人互異的行為、習慣而偏離了本性。

一直以來使益啾很受啟發的一點就是「多做多得、少做多失」,
人總是安於當下、不肯突破,然而這樣一點滿足等於是故步自封,
承擔雖需要勇氣,但我也相信能夠多去承擔、多去做,才能增長智慧,
很多事不是白紙黑字記起來就能有所得,唯有親身力行體悟,才可有所得,
期勉自己仍能一直以初發心去多做、多得,不論是課業、志工,或是其他挑戰。

fire10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慈濟四十五週年一大事因緣為《法譬如水潤蒼生,廣行環保弘人文》,
去年開始推動入經藏以來,八月演繹前可惜益啾課業繁忙,精進心不足,
並未能跟慈濟家人一同共修《慈悲三昧水懺》,
在八月親身體會經文搭配手語演繹之奧妙後,
深深感受到心靈污垢該以法水洗滌的必要,決定把握機會多入法入心,
之前主要是參加慈青的水懺共修,透過法繹種子的介紹去聞法入心,
而益啾自昨日參加完北區會報後,還是自覺該去觸碰那最不想碰的經文,
經文本身是枯燥的,但能好好釋意,想必可以深受感動,
能夠講解水懺講最深妙的,就是        師公上人,
故也立下決心,之後要認真收看每一集的《靜思晨語》,從        上人的釋典中參透佛典。

轉凡夫心為清淨佛心
人人本具佛性,但一直受到無明煩惱所蒙蔽,常聞人說要學佛,把這樣的清淨自性找回,
        上人慈示學佛是本份、唸佛是練功夫,

練功夫是要用心當下,無處不是道場的注意自己每一舉止動作,
每個動作無一不是種子,牽引其他的因果,
法譬如水,即是將法比喻為清水,洗垢我們的業力垢穢,
要成就佛心就要以法洗心,並身體力行,
發大心、立大願,並要實踐,就如兩隻平齊的腳才有辦法走的穩,缺一不可。

這集講述了水懺的由來及其名源由,
悟達國師造懺,以水做比喻,益啾很喜歡這樣的比喻,
因為水是萬物生機之源頭,感覺將法比做水,就是希望我們回到生命源頭去重新找回本性。

----------------------------------------------------------------------------------------------------------------------------

做為水懺之開頭,讓人先了解造懺因緣,及經文基本意義,
期勉自己往後每集也能以今日之初法心堅持修下去,如果有特別感悟會再發文分享,
因為自己平常有寫日記習慣,這部份會寫入日記,就不會太刻意在網路上再寫一份了。

fire10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喬斯坦‧賈德 (JOSTEIN GAARDER), 周全 (譯者)

三十年前,一對愛侶蘇倫與斯坦,偶然發生一場車禍肇事,撞到路邊的紅莓女,並懷著愧疚逃離,
想不到隔了數天,兩人再度遇上紅莓女,其並帶給兩人一句啟示,
這次意外讓蘇倫相信了另一個世界的存在,紅莓女是來自「彼世的啟示」,
斯坦則以理性科學的角度證明紅莓女從來沒有死去過,
抱著兩人信仰的歧見最終不得不分手,
想不到三十年後,兩人偶然再度於分手時所待的旅館重逢,
並約定回去後各自以電子信件連絡,開啟他們還原這場神秘事件的真相。
 
賈德在本書一貫表現他犀利的哲學觀點,書中以蘇倫與斯坦的電子信件往返,以還原一場三十年前的神秘事件,
針對雙方所遇的紅莓女,斯坦以其理性的唯物觀解釋,
蘇倫以宗教泛靈主義做解釋,相信紅莓女的出現,是來自「彼世的啟示」,
兩人分手的關鍵不在紅莓女的涉入,而是兩人歧異的價值觀,
針對紅莓女,賈德沒有太多著墨,而是強調主角間理性與感性交鋒所激盪的火花,紅莓女的存在於本書顯得不重要。

〈庇里牛斯山的城堡〉這幅掛在男女主角同居處的畫作,以超現實的風格塗繪一顆飄浮空中的巨石,上方建造一座城堡,
它代表的是蘇倫與斯坦各自的信仰之激盪,對此畫作不同的解釋,也埋下兩人日後分手的伏筆。

fire10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為課程的需要看完了《喜馬拉雅》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故事單純,沒有複雜的情節、沒有英雄、沒有壞人,只有兩個為了村落而領導大家的不同世代的人。

故事描述在西藏的一個部落,每年都要用氂牛運鹽到另一個山頭的村落換取糧食,
這趟路程非常艱辛,需要有一位領導者來帶領大家完成使命,
而這次原要接酋長以負責運鹽的人,因為意外而死,
導致運鹽的領導變成兩派人馬,一派是死者之父,也就是原來的老酋長,另一派是死者的一位年輕朋友,
然而酋長不認為其有這份能力接任酋長,使兩派分裂,決定各自運鹽,
年輕者決定率先出發,以有效的完成這項使命,而老酋長遵循神靈的指示延後出發。

年輕人以其青春的姿態馳騁高原上,而老酋長以神靈傳統在後緊追,
終究在老酋長的堅持下,追過了年輕人,並又以神靈預言的方式,發現未來兩天將下暴風雪,
老酋長以其堅忍不拔的意志,橫渡暴風雪,不信暴風雪預言的年輕人因延遲出發,跟在其後,
老酋長終究體力不支而倒在風雪中,由後面跟上的年輕人發現救走。
在老酋長見到年輕人這樣的魄力與義舉後深受感動,也決定將酋長位傳給他,並完成這次運鹽行動。

從影片中要探討的是老酋長與年輕人這兩種不同的領導性格,
老酋長遵循古老傳統,凡事先請示神靈,年輕人則一腔熱血,做所想做之事,
在面對困境上,老酋長以其毅力挑戰,並建構族人信心,一起橫渡山脈,
年輕人則顧及族人,緩慢前進,以穩定的姿態行動。
這兩種領導風格不能說誰比較好,各有所可取之處,
表面看來是老酋長以預言的方式成功帶領族人,但這畢竟是神怪的東西,
不能做為成功領導的佐證,相反的,年輕人事事體諒大家,寧可休息也不要相信暴風雪,
雖然看似決策錯誤,但也只是剛好神靈選擇站在老酋長那邊,
綜合而論,一位成功領導人也許是各取其優點,
尊重傳統,不擅改文化、建立信心、不輕易放棄,
我們從影片中學習到兩種領導風範,也許可在生活中做應用。

fire10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慈濟人說合和互協,是建立在一份對彼此的信賴以及互相補位與支持的精神,
每次見證到這樣的精神在,自己都覺得非常溫馨。

今日的社課主題:「合和互協總動員」,
本來想藉社課凝聚大家的感情,知道怎樣的方法能建立起家人般的感覺,

沒有想到一場大變化球,讓益啾再次見到慈青社夥伴那份堅毅不摧的感情。
難得的兩位主持人臨時無法到場,讓整個原訂社課計劃大亂,
中午接到黃宣來電表示無法到場之事,讓益啾起初有先驚嚇,
前一天突然無法到的變化球接過,但頭一次接到隔幾個小時開始的社課不能到的變化球,
每一球都紮實的再考驗我們慈青社的團結力量,去應付百般困難。
社課開始時,另一位負責人庭君也沒有到,讓益啾再次嚇到,
但任何的起心動念只要是短暫當下就好,自己有使命撐起整個社課,
憑著這念心,突然覺得很多變化球都不是難事。

很少有這樣整堂社課的工作分配幾乎全亂的情況,
圖說、主持人完全不一樣,但很感恩有那麼多夥伴願意一起支撐這門社課,
感恩黃宣、庭君事前籌畫社課,尤其原本應該是我負責籌畫的社課臨時交棒給黃宣,
但他們仍非常用心的準備社課,才有今天的社課內容。
感恩奕璁接手音控,因為臨時的變化球太亂,很多音控事項都亂掉,但仍順利穩住而不亂。
感恩家漪臨時接手圖說,留下美好的大家的身影。
感恩治葦在社課前願意幫益啾處理社課內容的準備,如果沒有你,益啾就沒有講稿可以參考了。
感恩講師冠凱分享自身體驗,今天的講課讓我們體會如果主持活動以及不分彼此、合心力的重要性。
感恩參與的每位夥伴,難得的一堂幾乎大半時間由大家共同主持的社課,由大家一起成就這堂課。

最後感恩上天給益啾一個磨練自己的機會,而且這個變化球其實也不糟,
從中真正體會到合和互協的價值!

很久沒有內心這麼有悸動的感覺,一些小小心得以示無限感恩。

fire10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參加慈青生活營行前會聽到了一位學姐精彩的分享,
其中對學姐選的人間菩提片段─自我招生道心堅 不知為何有些感觸,
師公上人說,我們不只是要能夠配合別人,配合還不夠,要負責任,
小時候的我覺得只要不做壞事,當個乖寶寶就是個好人,
長大後才知道,勇於付出、幫助別人的人才是真正的好人,
當個乖寶寶只會配合別人,於是從小到大我幾乎只是聽別人的話做事,
想努力當一個乖寶寶,表示我有聽話,
但漸漸也發覺到,能真正勇於走出來承擔某些事情,心裡會比較有踏實感。

簡單的說就是只配合別人以及承擔使命的差異,
當個乖寶寶讓益啾失去了應變能力,感覺好多時候遇上困難只想找人問解決方法,
卻從來沒有想過自己該怎麼樣解決,待在原地不動,
學習做一個積極的人,能在任何難題來臨時猶處變不驚,
以一顆初發心去面對一切,這才是有責任的人。

最近也因為某些慈青社社務緣故讓自己心很煩悶,
傳承與承擔是件很兩難的矛盾在,尤其身為社團幹部,
正處於要傳承又要承擔的時段,總讓自己下任何決定都很難立足,
益啾罣心慈青社,總希望每場會議能到了解,尤其自己身為精進長,
對社課規劃等活動又有很高的標準,有時難免扼殺了學弟、學妹的創意。
曾經有學長學姐建議自己不用那麼常陪伴,一來搞得自己很累、二來會讓其他人太依賴益啾,
最終會落得失去了傳承的機會在,如果我不放手給別人去做,那別人也只會當乖乖配合的乖寶寶,
但等自己一但放手,又要承受課程出問題的風險,究其原因會是「精進長沒有陪伴社課負責人」,
處於兩種極端的立場,做為一個幹部實在難為。

益啾一直想勉勵自己多多承擔,亦如在我收下芬蕙媽媽與穎俊爸爸的結緣品時所發之願,
生生世世做慈濟、勇於承擔,師公上人之願驅策了這麼多人一起為世界付出,
做為師公上人的弟子,益啾也要把握任何因緣,在承擔與傳承中找出一個平衡,
絕不只是乖乖配合,而是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人生百態,
一如地藏王菩薩之悲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發心立願、盡最大能力去做。

fire10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