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有三種稀有
時久遠希有:佛世離今已久遠,若是過去諸佛則更加遙遠,
故能有佛住世是稀有的,而長遠的時間又能聞正法亦是稀有。

佛別號希有:每尊佛都有一個別號,其實諸佛的名號互通,
如此通號便叫「佛」,意指十德具足圓滿。

法勝妙希有:諸佛各有所說法,但佛法都是互通的,
只是經由不同佛的口中所說出來而已。

續前所述的日月燈明如來,
日月燈是光明之義,是自如來藏識所出,也就是佛之本性,
以此稱作「藏識」,是凡人八識外的第九識「阿摩羅識」,
凡夫也具藏識,但它藏起而不使用,這是一種大智慧的光明顯照,
日月燈中,日是佛果上之智德、月是斷德、燈是恩德,
果已是後來所顯,在此之前有一個因,就是修行的那個因,
什麼因會導引我們走到什麼果,發心是因,隨力行之緣,最後成果德,
智是佛之如來藏大智慧,一但藏識顯現悉無煩惱,
斷德即是用以斷除一切煩惱,能斷是非、以判正法,使心清涼,
恩德是佛來化跡人間時,所施予之大慈,其中飽含的大愛與感恩,
恩德與燈,能破闇使佛法傳世、燈燈相續。

fire10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來不希望只是己度,而希望能渡眾生,視眾生平等,
佛陀的慈悲已經將覺悟由己推到他人,
若非佛陀的無私,我們無法可聞,
像上人一樣,上人因眾生希望可以有法可聞,而日日說法,
我們想成就自我慧命,上人決定放下自己不收弟子之執,
為啟眾生慧命而說法,使人感受那分無私的感動。

聽到一句法不要自覺已通,這是貢高我慢、大妄語,
修行是要久遠劫的時間才得以成就,從當學習佛之十德,
過去曾有佛名「日月燈明如來」亦曾發此瑞相,
此是先權小,即方便法、小教,以淺的法告訴根機小者,
復以實施大教,教導人人度化眾生、行菩薩道。

佛有三種希有:
時久遠希有、佛名號希有、法勝妙希有

在非常久以前,釋迦牟尼佛出世前也有別尊佛,如日月燈明如來,
過去佛與現在佛都是覺者,也要有十號具足、十德圓具,此為通號,
要能十號具足,必須落實真空妙有到生活中,且十號要有「法」,
佛陀的本懷納含宇宙真理,過去佛、現在佛皆是如此,這就是殊勝佛法。

如釋迦牟尼是「能仁」之意,
日月燈明是佛之別號,日、月、燈表佛之智德、斷德、恩德,
每尊佛都是十德具足、化跡人間以揚法理,
所以我們更要持之以恆的將佛法化用生活中,心與理契合。

fire10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法難思議,但要先建立信心,相信過去諸佛到釋迦牟尼都曾來世說法,
佛教先講求信心,信心不立如何去學習教法?
如果我們不能相信一個人的品德,我們怎麼去由衷效法學習?
佛教的信心不是迷信,很多人將之錯解,
那念信心是基於對佛陀的智慧的信任,願意相信佛法的真實。

過去佛與未來佛為度眾生而相輔助,
「啟發誠心信大法、彼此讚歎弘美德」
人人要能互相讚歎與受持,就如在慈濟中,我們都是彼此讚歎,
不為比較,而是能真心去感受其他人的正心正念,
當我們能相互讚歎美德時,那份善的力量才會湧現,
受人鼓勵,自己會自我檢視是否真的做的那麼好?
看到別人的德行,也會想想有沒有值得自己學習之處,
要能度眾生,我們的團體要能完美無缺,
讚歎的同時充足自我的品德,互相讚歎與成就。

法華會上佛說大法,此大法是凡人、小乘聖人難信,
故佛現瑞光以使人敬信,另外有文殊菩薩在場做見證,
佛教是名佛為教,教導聲聞、緣覺解脫之法,也就是大乘教法,
人人本心如明鏡,真實大法存於心,
但我們的一乘實相已受污染,如染色的明鏡已照不見真實相,
很多人說孩子涉世未深,最能單純的了解法意,
像暑假回台隨師的小牛(誠愿),雖只十多歲,卻比任何人更貼近上人心,
就是因為單純,心若單純則不使黑暗籠罩、明心見性,
現在人心思複雜、大法難信,佛藉由肯定人人可成佛來使人敬信,
但成佛猶在自己的用功,成佛在己不在別人,發心的精進需要用更多的心。

fire10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佛不是知道就好,更要好好思量,
不執有、不執空,而能實踐在日常生活中,
學佛不只求自我解脫,這叫獨善,也就是小乘,
小乘者只有靜寂清澄、卻沒有志玄虛漠,不為他人而做,
佛陀真正的教法尚要發心立志、守之不動。

上人提到焦芽敗種,指的是不是很好的種子,無法立大心、守大志,
開示中的故事,企業家的孩子不願承擔,未想過公司數萬仰之維生的員工,
這就是求個人安逸,未能為其他人而有所承擔,
我們人人都是一顆種子,但不要成為上人說的焦芽敗種,
除求個人解脫外,也要能為眾生而力行。

法華會上雨大法雨、吹大法螺,
佛陀知世壽將近,已經快來不急而趕快說法,暢佛本懷往大乘路行,
大丈夫能起大行、成大業,具足出世間之一切善法,是謂「善男子」,
佛經中常說善男子,便是希望讀到經典者能承佛所願,
自己不禁思考,讀了佛經中佛陀對我們的嘉勉,
我們是否真有資格被稱作善男子?能真正行佛之本懷?

現在的佛與過去佛同,放光是要說大法,
世俗之人不解佛意,為使眾生聞知世間難信之法、非平常的法,
佛不得不現神變相使人人相信,可見世人多仍是平庸之輩,
無法直承佛本願,需以神通力方使信服。

fire10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開經偈首兩句:「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每次課誦經文、參與共修時必然唸此偈,
佛住世的時間未聞佛法,但有幸此時能在透過文字或其他法師轉述,
微妙大法能再聽聞真的是非常萬幸!
有此因緣聞法,心中豈不法喜?豈不感恩?

佛法微妙,學習佛法其實就是學習從細微處用功,
曉了智慧與佛同等,當心同佛心時,就如入法海之中,
「皈依法」即體解大道、深入經藏、入智慧法海,這便是佛心,
佛說微妙法,我們能依法學習,經藏所說的都是道理,
縱使是細微小事,也能見微知著、體解大道,
所以上人總要我們無時無刻用心,用心生活中每件大小事上。

開示在佛、悟入在眾生,
佛陀暢演本懷,是應眾生根機來用心體會,
法華會上為使會眾了解佛法,彌勒菩薩與文殊菩薩對機,
文殊菩薩曾教導七佛,是為智慧極高者,其慈悲述佛意,
現在人的心地枯旱,故佛欲以大法雨滋潤心地。

一佛出世千賢來,眾人都同來行佛的教育,
有佛在的地方,有多少賢者也一同出現,他們都是受佛法教育者,
佛陀三根普被,接引小教者體會,最終走入的仍是菩薩道,
千賢都是這麼力行菩薩道,才使社會能穩定與和諧,
以此自勉得聞佛法精進入心,同行菩提大道。

fire10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地由人心損壞,佛法如雨般滋潤大地,
惡法則如乾旱,貪婪為利則破壞大地,
長時間以惡法取利,長時間會形成災禍,不順天地大自然,為「逆」,
天、地、人需要依循道理而行,佛所說之道理即在解釋其中真諦,
佛法是為和順善法,如雨露潤澤大地,教育我們隋法輪轉,
佛陀覺悟之間,就是佛心與宇宙真諦合而為一,瞬間啟開其心智,
但自覺非是佛陀本懷,修行不為己,而為眾生,故又向他人分享所覺道理,
見天災人禍、凡人沉淪與紙罪金迷,修行曉了人天道理,其初發心就是為眾生,
為了其他人而修行以解惑,貪、嗔、痴覆蓋人心,使人在六道中不得超離,
人間貪、嗔、痴覆蓋,要能消除不易,佛發願以消眾生三毒,以露法滋潤,
大地受普潤,有了溼潤後能安人心,故佛以諸方便法適應各種根機的人,
三草二木,各式根機者,受一雨普潤,大樹、小草各自吸收,
佛法始終如一,但眾生隨分吸收,此就是隨他意語、權巧逗教,
法華會即是開權顯實,以大法語灌溉眾生心中的菩薩種子,回三乘入一菩薩道,
在家求佛法不為加持,而是求解脫,求一個正信正覺、去除迷信。

fire10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法常常聽,但有用心聽、用心了解的又有多少人?
時間是如何過的呢?世人著於有相的時間而使其過去,
時間悄悄地過,也蘊含無數道理,天地日月運轉不有毫秒之差,
一年的時間為了四季運行正確,而又有潤月、日、秒的安排,
我們有幸生於地球的中間,能吸收最精最純的知識,
邊地國家如非洲、亞熱帶國家,生活的方式難生人倫社會,
不論生於何時何地都是不由自己,此時各處有各自的生活,但我們看不到,
諸法寂滅,法是從因緣所生,我們未能盡知,
要使佛法能普遍了解,其實生活中法一直始終如一,只是我們不知道罷了,
此時我們正生活著,他處卻有其他未知的人也在生活著,
法就是一直存在卻而未知,不斷應緣而生。

佛陀隨他意語,應眾生根機而說法,未必是內心直指人心見性的妙法,
而是以權法、方便法使人人接受,這是他辛苦的地方,
利根器者自然能聽懂道理,仍然曲順他意語,為使眾生接收而觀機逗教,
《法華經》是隨自意語,佛陀依其本懷所說,
因時間不夠,趁一息尚存要趕緊說真實法,
故暢演本懷、說大乘法,大乘法包含天地萬物之中,
能融攝三乘回歸一大乘,其欲眾善奉行、而渡化眾生,
白毫相光照萬八千國土,此非小緣,而是要飾佛土莊嚴,
這場法華會的對機是如此使人法喜,而需用心體會。

諸法寂滅相:(錄自百度百科)
佛學術語,全稱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
謂諸法原本之體性,乃言語所不能盡,亦非思慮分別所能知。
蓋諸法之體性本來清淨寂滅而常住不變,一切生死煩惱等差別相原本不存,
皆係現象界上此消彼長、互為因緣而現起之事相,眾生觀之,妄執為實;
然究其本來,既無自(主)性,亦非真實,清淨寂滅,
非任何思慮所能分別、言詮所可了盡者。

fire10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佛法深奧,用心理解也仍是佛的境界,無法徹底了解,
但有了起步,就會知道終點的微妙,
願意走下去,故要有一個正確的方向去走,
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宇宙無邊無際,
我們在地球、台灣、花蓮、精舍之中,尚有其他地方存在,
們未必能到達,但要相信名相雖距離萬八千,它們仍是存在的。

的白毫相光象徵智慧,照見萬八千世界即表示處處皆有佛的智慧存在,
科技進步,佛的神通也能應現,這份智慧傳遍天地之間,
天地之間各國各地有各自的語言、文化,但都可傳達智慧妙法,
縱使名相有距離,智慧卻都相同,只是凡夫被無明遮掩,
凡聖都在因果中,凡人種下五毒之因而輪迴、因迷情而在人間,
人卻有覺的因,不為五毒障礙而得以超脫六道,
我們的根器小、覺又少,與佛最遠的距離是心念,我們學佛是要學回歸佛的本心。

法華會上,彌勒菩薩丈此佛光,同樣看到本地風光、了無障礙,
所有佛有相同智慧,一光能照萬八千土,法華會中大眾丈光而通達智慧,無所障礙,
大眾見而歡喜,卻疑惑佛何以入定後又放如斯光明?
殊菩薩很了解佛,而提出看法來解決大眾疑惑,為何佛要放此光明?
人心中有靈山塔,心中都有佛,
之放光是要使眾人接受,只要接受就離佛的世界近了。


fire10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既然有了佛法,就有可化之眾生,眾生中唯有人得以受佛法教育,
要能生為人、再遇佛法,並得以受教這是多麼不容易,
有些人無緣接受佛法,我們是有福的人得以接受佛法,
也要有佛,才能去教人,使人受教,
佛與可化眾生是相存的,有佛才有法,也要有可化者才得以教法,
眾生需知自己有佛性並加以體會運用,
佛陀來人間渡化,是因為志在使人人成佛,
如同地藏菩薩的地獄未空、誓不成佛,願三界眾生得以渡化,
守五戒行十善,眾生得以往天堂享天福,
但天人無佛法可聞,無法再超越天堂而解脫,只有人間才聽的到佛法,
有佛有說法,有說法才有受教的弟子,
也了開始就要好好受持直到結束,凡夫分段生死,業緣已成就,
帶業而到了某個家庭,但自開始也有了結束,
有生即有死,行始必致終、事相如一,
只要一點毫釐偏差就差很遠了,所以方向要對準,
守志就是顧好心念,使行為不偏差,得以始終不變。

佛陀靈山會說法時,不只人還有非人都來聽法,
聽經是為深入教法,心生法喜,如香華伎樂供養,
諸佛子等現世供養,為表示供養而建塔廟,
道場莊嚴而國界自然,國土得以信仰佛法,而敬仰佛法。

fire10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學佛首要為「信」,相信佛的教法能運用生活中,
佛法不離世間法,日常生活不脫離「戒」,也就是行菩薩道,
所持之戒是大乘的戒,大乘的戒打開我們的心門,
以解天地萬物事理、悲智雙運,在人群中修清淨戒,
要做到此就需要對佛法有信解,
真正入菩薩道非是用講的,還要親身力為,
前面說過菩薩能內外佈施以求佛智慧,就是親身力行。

布施後要持戒,以法將凡夫心轉為聖人心,
過去能信因緣果報,遇當下困難視作消業障,
這是一種堪忍,也就是戒,以戒壓制心中的悶氣,
使業不再發,不為外境再度侵擾,凡事當作消業。

持戒是為直達菩薩道,要到菩薩道便是要契入佛心,
佛之法身不滅,即使佛已不在,我們好好信仰佛法,
幫助傳承法脈,則佛一直在我們的心中,
信仰佛法,甚至是荷擔如來家業,持戒精進,
剛開始讀誦經典,之後入深山好好思惟,將經典入心,
再度精進直到禪定,道心志念堅固,接近禪定境界,
這是正念、正思、正見,如此方得五神通,六波羅蜜俱全。

fire10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