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者要先學會捨,捨離煩惱,
而煩惱來自有形、無形的欲念,
布施叫做捨,有形的財物困擾我們的心,
人只要有所欠缺就會苦,充足的地方應當補足欠缺的地方,
普及施捨才能天下太平,為了人群需要而能捨,
故布施是入道之因緣,得捨棄有形、無形煩惱,
布施不能勉強,否則心不歡喜也非真布施,
真正的布施是要捨後得自在,得歡喜的形象,
內有如是不動心,無所求的付出且心生感恩,
外有如是持戒相,布施是本份,要顧好己心,無條件的付出。

有緣來了趕緊布施,因緣果報現前要有忍辱心,
佛陀受婆羅門外道所擾,認為是過去因之果報而忍辱。

布施後歡喜,再迴向佛道,願得是乘,即菩薩道,
布施也可施予身體,現代活體器官都能施捨給別人,
親人也可捐出去付出,讓家中太太、先生、孩子專心做慈濟,
這也是身心布施,一家人做慈濟、增長智慧。

布施有兩種意思:因恭敬、因悲憫
因起恭敬心而布施、因不忍眾生而起悲憫,
最後都要無掛礙的迴向佛道、相信我們與佛的智慧平等,
布施是修行必要的修行方法,付出外還要感恩有此機會修行,
而行三輪體空,不執著布施的我、受施的人、布施的物,
此為不住相的佈施,也才是真心的佈施。

fire10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佛為跟隨的五百長者說人生大患是不調和,
有十大病的箭在周圍,每支箭都在待機會射來,
這十枝箭為:愛、無明、欲、貪、嗔、痴、慢、見、成、壞
以愛來說,愛欲心起,如箭穿身,苦即生起,後者亦如是,
長者覺悟自己在享受中有十大枝箭射來,
但心中仍有疑問,故佛說自己在享樂中體會人生,
每件事無不消磨身與心,若不覺悟則消逝在不知覺中,
這些苦難要趕緊拔除,要能閃箭、拔箭,遠離它們,
是故要出家是為淨心修學,脫離世俗以專心取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彌勒菩薩在法華會上,他說:「我見彼土,恆沙菩薩,種種因緣,而求佛道。
說佛之教法無不是教化眾生,多少的世界在佛光照耀,也就是佛陀教法普遍之處,
普被在人人心地,法能入心則能發心,如恆河沙那麼多,
開在佛陀、悟在眾生,心門開佛光才能照進來。

要渡眾生需以六波羅蜜,由此岸到達彼岸,
第一是佈施,法如筏者,以布施來渡彼岸,先從我們的心決意捨去,並能捨的歡喜,
佛說《法華經》就是提升我們的慈悲喜捨,能捨才更能捨離苦難。

fire10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法華會上佛陀放光入定等瑞相使會上眾人有心起疑惑者,
會上有的是已了解的大菩薩,但也有初證小果者不明白此瑞相深義,
故「彌勒慈氏啟問,文殊大智當答」,
彌勒菩薩知道眾人心起疑惑代為發問,文殊菩薩則藉機應答以解疑,
「菩薩悟得透徹,即知萬八千土,皆是本地風光,從此心光流出。」
佛之放光正來自人人的本地風光,每個人都有與佛同等的智慧與心光,
人人的本心與佛會合,則能照見八萬千土。

此放光前已以鏡為喻,陽光經鏡面反射能照映出去,
心光若遭遮掩則不復明亮,什麼能遮掩心光呢?即是無明,
我們在六道中輪迴就是因為心受無明遮蓋,「一念無明起,背覺合塵」,
今得人身可以聞佛法,當要好好把握此殊勝因緣,
法水如雨露可以滋潤心田,如《無量義經》「微渧先墮、以淹欲塵。」,
雨露以洗除我們心中的無明煩惱,以使明心見性。

上人開示即使法華會上,這麼多人各有不同心地,
正謂「人人有個靈山塔」,不同人不同心境,
若能合和眾人的心如佛心,則放斯大光明,
其實人人都是彌勒慈式、文殊大智,能夠問法、能夠啟法應答。

fire10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在定中放白毫相光,人人心境與佛會合而如此開闊,
能見萬八千世界與六趣眾生,且透徹佛之現相過程及說法,
佛之說法為利益人群,而後世建七寶塔以念佛德,
人心對佛之說法心境不同,有人充滿憧憬、有人則不解,
然因佛已入定,菩薩之間便以智慧互答,以當機起教傳法,
彌勒菩薩問佛入定因緣,請過去已供養諸佛的文殊師利菩薩解答,
彌勒菩薩過去與釋迦牟尼佛同修於古雷音王佛,一修智慧一修慈悲,
古雷音王佛先後為兩位菩薩授記,釋迦菩薩因兼利他人,具眾生緣,先行成佛,
彌勒菩薩修智慧,眾生緣尚不足而後成佛。

彌勒菩薩已是一生補處,在天已待人間因緣成熟,現相以找對機者,
故在法華經故意現示,找其他人來解釋已更使他人相信,
因問微、答以顯露,彌勒問佛現神變相,現六種瑞相,
唯了解佛的心境,才能了解佛的境界,
需要得以對機者,啟機者找當機者以示佛的入定,
彌勒菩薩便找文殊菩薩對機以使眾生了解。

fire10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陀慈悲來此堪忍的世界,雖距今已離佛兩千多年,佛之法身猶在,
去除煩惱即是接近佛心的境界,而法華會眾人是如此貼近佛心,
在法華會上佛的眉間放光,以此照見六趣眾生,
六趣是地獄、餓鬼、畜牲、阿修羅、人、天,
隨因招果,行十善者趣入天道,無惡不作者趣入阿鼻地獄,
因個人因果而感應往六道中輪迴,善惡因由此現,
要見六趣眾生只要在此娑婆世界即可,只要我們走入人群,隨處可見,
不同人的生活環境與言行,即在此堪忍世界中化現,可見六趣眾生型態。

白毫相光亦可見其他佛之化土修行者,佛之國土清淨,修什麼法門見什麼國土,
如修藥師法門,彼見東方琉璃世界;修淨土法門,則見西方極樂世界,
得以親見諸佛、親聞彼諸佛法,
先啟發信心才能發心立願,在菩薩道採取什麼行動,看的是個人心境,
因為人人接觸佛法因緣不同、發心因緣也不同。

佛光中示現諸佛行圓示寂,顯示人間佛如何修行與付出,最後圓寂,
圓寂之後留下舍利子,起塔以供養,
塔是「顯德」,用佛塔顯佛德,供後世人以勉懷。

佛的白毫相光不只是單顯神通,更重要是映照人人心境,
世間萬物存在透徹道理,我們要學習用心於任何地方與時刻,
當佛心能與己心會合,就可體會那種微妙的心境。

fire10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陀眉間放光而照東方萬八世界,此代表東方世界與佛有緣,
佛光的由來是來自那面心鏡,鏡能反射光芒,心鏡亦是,
當我們斷滅煩惱無明時,就表示能擦拭我們的心鏡,使其明亮透徹,
心鏡已擦,則經日光反射遙遠,佛即如此,照見東方世界,
當我們的心能與佛合,則可同見更多無量世界,
佛眉間的毫光就是那樣的清、那樣的靜,無染的心鏡無染的光明。

佛是無生無滅的存在,過去他也以人相現於眾生前,
佛現修行相是為身教,告訴我們人人可以成佛,
而我們生活與佛如此接近,當然也可成佛,
佛陀放光是欲使我們見六趣眾生,趣即「歸向」,眾生流轉生死於六道三界,
修行是為了超越生死,達到與佛同等無生無滅的境界,
此趣是來自我們所造的業:
造惡業者,趣修羅、地獄、惡鬼、畜生,
造五戒十善者,趣人、欲界眾天,
造不動業者,趣色界、無色界。

上人開示,三理四相,
物有成住壞空、人有生老病死、心有生住異滅,凡所有相都有其道理存在。

fire10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眉間放光,是佛之三十二相之一,佛光普照心靈之光,
而人也有心光,修行如放大鏡聚光般,要能凝聚心光,
佛照常寂光土,若人修無漏法使心思不漏失,心思易因世間散失,
一漏失則不斷漏失,故要有戒才能定,智慧就是不受誘引,而能收放自如,
佛陀雙眉間有一毫毛,能聚集日光,此非凡夫不可及,
然則眾生皆具佛性,待我們證果成佛後也會達到此境,
毫相光照東方萬八千世界,下至阿鼻地獄,上至阿迦尼吒天。

過去讀《法華經》到這段,對佛之放光感到不可思議,
但仔細思考,這是一種殊勝大法將說的前兆,眉間之光是使人敬信,
佛欲告訴大家將說大法,請諸眾攝心受持、不加懷疑,是一種方便法啊!

上人再說世間法是做人的道理,持五戒行十善是人間法,
以此守倫理道德,社會才能祥和,但十善仍是有漏善,仍有煩惱在六道中,
先不談成佛或脫離六道,活在世間先學習做人的道理才是必要的,
五戒十善是佛對大眾所做最低限度的要求,以此方得人身,
但縱使有了人身,心靈煩惱未必消散,故才說是有漏善,其根本對治方法為何?
法華會上要大家體會真空妙有,以放光瑞相使人生信心,佛欲說中道法,是最殊勝法。

佛光所照之境為東方,表示東方眾生與佛有緣,
中國西方取經,東方中國佛法倡盛,亦喻東方是日出之始,
世間以日光為本,諸方之始為東方。

萬」指佛德圓滿,萬德莊嚴,萬千世界圓滿,
八指八正道,豎縱不論時間上的過去、現在、未來,
或空間上的下至阿鼻地獄,上至阿迦尼吒天,是指三千大千世界圓滿。

fire10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心之本源,在於沒有煩惱而能開擴,凡夫凡事放心中,卻又無法形容,
人就是容易罣礙許多事,使心境不得安穩,致使煩惱徒增,
佛的教
育是要使心能淨無一物,心能清淨,自無煩惱而自在,
故以譬喻、人間法,來教化眾生,使心不受煩惱而縛,
佛的本懷希望大家能明心見性,說方便法以引導大家回歸本性,
心本無煩惱而清淨,因為人心有欲才起煩惱。

法華會上佛陀再次說法,眾人心境平和,而有天雨花、六種震動的境界現前,
由此適意、心柔軟,大眾皆是恭敬合掌,隨佛入定,
會中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八部、轉輪聖王等眾集會,
皆是歡喜合掌,一心觀佛,樂欲求大法。

上人開示介紹到天龍八部中的夜叉,因過去所積善業而使其得以享福,
但福盡後所造諸惡業,也會迅速業報現前,故稱捷疾鬼,
其為四天王之神將,由因緣果報來,我們平時要敬畏因果,
人世間任何做事或起心動念要能謹慎、敬天愛地,則天王成護法,
再者是轉輪聖王,其分金、銀、銅、鐵四王,有福因與福緣,也同來參與法會。

佛現如此瑞相是因入了三昧,以使眾求法、至心敬仰,佛藉由境界使人欲聞大法,
華會上大眾都是有如斯因緣得以聞法,可見得佛欲說大法,
未必也人人有因緣可聽,如此機緣到臨時眾人都是何其歡喜!
現在佛雖不在,但法身遍存,可惜是隨時代推演而人心混亂,
佛法在前也不知其珍貴,縱使佛法遍世間,能聽聞後攝受也是因緣難得了。

fire10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佛將眾生攝為與佛同等的心,以示佛之悲與智慧,
但長期薰習的習氣讓我們的佛心智慧模糊,
而法身永存,見法如見佛,佛的智慧型好像與我們同住,
起恭敬心,發大心立大願的行菩薩道,
過去四十二年,佛隨機施教,法華會則要開始轉小為大,
入了無量義三昧,眾人亦不敢動,
此時天雨四花、普佛世界六種震動,
經早課地震,但透過善解,使心靜定於境界中。

莫拉克颱風北中部慈濟人亦動員南下救災,也有國外就地募款的人,
使距離遙遠,仍以同體大悲的心放下身段濟助苦難人,
希望人能將愛與虔誠會合,應化教育,慈悲與智慧能共為一體。
杉林大愛屋便是合大家的悲心與智慧建設,但經過天災,
也以善解心認為是天龍八部來驗收,
法華會上的六種震動,會眾卻很歡喜,心都柔軟、適意,慈悲智慧俱足,
動化成心靈世界的境界,同入無量義三昧。

fire10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佛在說完《無量義經》後,未如往常講經般,眾人頂禮離去,
佛進入了無量義處三昧而入定,眾人耐心等待,
無量義所要教大乘法,最根本的是能發四弘誓願:
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發了四弘誓願後,要能渡眾生,要渡眾生便要先去除自己的煩惱,
此四弘誓願是要能不斷輪轉,而為自他兼利的法門。

是時,在座眾人的人心開始定了下來,此時境界現前,
天降四種花:天雨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曼殊沙華、摩訶曼殊沙華,
此四花代表了柔軟與適意,小適意指方便法、權教,佛說法前四十年,
以小法渡剛強眾生,使其撥開煩惱、各證小果,
大適意則是直指本心、教菩薩法,適悅諸佛本懷、以柔軟法教導。
天雨種種花的境界是在人心定後所感受,此時落葉、落花繽紛,
都感受如天界眾花般落下,這種境界相當美麗。

再者佛現白毫相光,眉間出現毫光相,這也是心靈境界。

之後大地發出六種震動:動、涌、震、擊、吼、爆,
這不是一般的地震,而是一種境界中「動」的形象,
我們的六根、六識、六塵開始有了「動」,因為我們的心已定,
此時有了什麼的境界現前,即開始震動,用以警覺放逸者。

本次《法華經》展現出靈山會上的境界變化,其實都是人心的變化,
不去嚴格檢視是否真有天花、地震,而是一種心靈境界的投射,
我們如果能把心修得如此靜定,任何一點世間的變化,都將成境界之美。

fire10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